負擔不起,不過我得承認那些鏡頭真的拍得絕美。
我是一名現代的後生女,對於五六十年代的電影研究甚少,那些年代的節奏、場景、音樂,我都需要良久才能適應下來。
電 影後是褒曼座談會,由李焯桃、朗天及登徒主講,我絕少去那些座談會,主因是我層次低,怕聽不明白,不過後來我要謝天謝地,因為褒曼的電影總是充滿精神分析 (psychoanalysis)的原素,作為一名因為修心理學而曾認真鑽研過Freud的我來說,很慶幸聽得懂libido、thanatos 這些名詞(也慶幸小妹記性也不賴),而以這角度去分析褒曼電影也是是次座談會的主要角度之一,所以我也聽得很明明白白,如果談起別的哲學思潮或社會理論, 我怕早就離場了。
其實向來不太喜歡Freud 的理論,每每現在正統地讀心理學的都未必喜歡,但其實回想起來,Freud 才是最有趣的theorist ,我不用「心理學家」形容他,在我看來他像哲學家、思想家多一點,畢竟現代的心理學已演化得很科學化了,Freud 的理論太天馬行空,太不科學化,已經顯得很過時,不過其實Freud 是很inspiring 的人物,想來他的理論必定很有啟發性,孕育許多藝術作品出來,。
話說回來,我們這一代大學生,真的太沒有深度,作為大學生,起碼都要修習一下哲學和社會學才行,好,我要乖乖地讀讀書。
昨天看了很light 的電影Once,很舒服,近日看了太多太多電影,引致消化不良,清清腸胃也是好的。
看Once 時我想起Before Sunrise ,主題一樣,Once 寫音樂,Before Sunrise 靠對白。Once 只屬普普通通的電影,那些言語還是太露骨太著跡(還是因為我是中國人之故?),再寫得含蓄一點會更美。鍾情女主角,是一位很普通的女子,但越看越美,她最 後在彈琴的那一個shot 真的很漂亮。電影音樂真的很悅耳,跟Damien Rice 的屬同一個餅印!(事實上那歌手是Glen Hansard ,後來上網一查與我有同感的人還真不少!)
送上我覺得比主題曲Falling Slowly更動聽的If you want me,看到女主角獨個兒在街上邊唱邊走,那種異鄉人在城市的孤獨感直教我想哭
聽妹妹說影評人把「密陽」罵個七彩,我笑,問她原因,她說也不清楚,我其實不算懂做電影評論,也不太懂什麼電影真的算好,我只是很直覺的把那些縈繞 心頭不散的電影評為「好」,很直覺的把那種天生有大師氣派的電影評為「好」(好像看畢「發條燈」時我會O咀,太勁了)。「密陽」給我的感覺不算太差,也不 算好,不好的地方是眼高手低,其實這是一齣question 信仰問題的電影,question 上帝存在與否的電影,question 救贖的電影,這種題材異常難拍,「密陽」的切入點做得不算好,將批評宗教變成批評教會的形式化,是低層次的論述,加上將女主角的心理轉折做得不佳,上帝救 贖了她和囚犯是她的崩潰點?寫得不深刻,甚至有點突冗。不過我倒是欣賞最後剪髮那段戲,和全度妍的演技。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