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節近年為人最大垢病,大抵是商業化的傾向,由去年因為成本問題而弄至貽笑大方的混亂訂票過程,到今年謀殺開幕電影「母 親」事件,老影迷會越來越失望。作為一位都幾喜歡看電影但只會一年去看一次電影節的我來說,當然沒資格批評,但我覺得商業化的確「有辣有唔辣」,make 多一點noise 吸引觀眾入場,除了可以令電影節公司可以營運下去,提高香港人的藝術品味和國際視野也是正確的大方向,不過令人討厭的是似乎有不少香港人不懂看電影的應有 禮儀,例如準時入場、關手提電話,不要談話——當然適當的時候大笑大哭叫好不在此列,更進一步的如看畢字幕才離場(這我也時常做不到)、電影播畢後鼓掌 等。由我從大學年代開始去電影節以降,每感觀眾水準每況愈下,連最基本的準時也守不住,當然我明白香港人生活繁忙,遲到也在所難免,但在假日也遲到也實在 太過份了吧?坐在我旁的觀眾談天說地是我不時遇到的情況,手提電話響起也是見怪不怪,變成norm 的事情不代表是正確!
再說今年電影節的片頭片段,庸俗不堪,什麼「全城閃身飛撲爭住睇」,師奶買米嗎?明星粉絲排隊買演唱會飛嗎?動漫展排隊買限量版嗎?不知所謂!
吸引了觀場進場又怎麼了?雖說要提升本地觀眾口味,不是一時三刻能做得到,香港人視看電影為娛樂消費,但電影是一種最平易近人的藝術,藝術是應被尊重的(很可惜我本地藝術也似是被消費多一點兒),但連電影節都不尊重電影,那又怎叫觀眾學會尊重呢?
話說回來,我該好好提升自己的品味才對,每年選的電影名單皆不合格,罪過罪過。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