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y 30, 2008
不喜歡「相約星期二」,只因我自虐
我沒有讀過Tuesday with Morrie,看了改編的舞台劇,也就更肯定我是不會浪費時間讀這樣的書籍。誠然,此劇的演員十分出色,演學生的盧智燊恰如其份的演活佻皮的大學生、為生活勞碌的成年人,以及像兒子般的學生,演教授的鍾景輝的表現當然是無懈可擊,時而感性,時而幽默,情緒的起承轉合拿捏準繩,舞台佈景燈光也做得很不錯。可是,我根本就不可能喜歡這樣的劇本,撇除蹩腳的對白不談,這種劇本是我最討厭的類型。不,不是跟編劇有關,只能說原著根本就不合符我的脾胃,我稱Tuesday with Morrie 這類書籍為「心靈工具書」,何謂心靈工具書?最有名的包括「心靈雞湯」、「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這類書籍用最速食方式滿足虛空的心靈,充滿口號式的教侮,「珍惜時間」、「珍惜身邊的人」、「原諒自己」、「從死亡中學習」,這些說話,輕飄飄的,沒有沉澱,沒有深化。套用我至愛的字來形容,那就是Kitsch。我討厭以速食的方式來對待人生,而其實我也認同Tuesday with Morrie 的主旨「愛」和「珍惜人生」,問題不是在於其主旨,而是手法問題,口口聲聲地說「愛是會必勝的。」那是完全沒有份量的話。要傳遞這些人生中重要的命題,用即食、輕巧、易入口、罐頭式的手法去處理,只是迎合現代人無暇去深思人生下衍生出來的產物,究竟,大喊「珍惜身邊的人」會否令我的人生變得更深刻?不,我從不這樣認為,我認為所有深刻的人生意義得要透過體驗的手法來表達,這只是關乎我個人口味問題,我向來喜歡手法subtle 一點的演出,需要觀眾消化,而不是老早把營養製藥丸供餵食,每逢聽著那些太矯情地粉飾的口號,太著跡,太有營養了,太有販賣溫情的味道,卻又如此虛浮。我所喜歡的演出,是需要我用幾天時間來消化,越想就越叫好,每解得出一個迷團,我就越會懂得記住,每一個迷團都是我經歷一番痛苦思索得來的成果,像奇斯洛夫斯基,像楊德昌,看得令我痛苦,卻也紮紮實實地令我成長。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