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yone who cannot come to terms with his life while he is alive needs on hand to ward off a little his despair over his fate—he has little success in this—but with the other hand he can note down what he sees among the ruins, for he sees different (and more) things than do the others; after all, dead as he is in his own lifetime, he is the real survivor. This assumes that he does not need both hands, or more hands than he has, in his struggle against despair."--Kafka



Wednesday, February 25, 2009

2009 香港國際電影節

自從去年寫的幾篇電影節影評給「香港國際電影節網上筆記連線」連上,也就對寫影評有了信心,所以今年還是努力看電影,努力筆耕!

寫給楊德昌老師的舊信件

親愛的楊德昌老師:

我今天看了你的早期作品「海灘的一天」,廿多年了,寫現代夫妻的婚姻生活在現代看來可真是十分老套的主題,但我不知怎 地,心情沉甸甸的,林佳莉她為了自由而離家出走,到頭來她只是栽進另一個樊籠裡,而令她掙脫,竟然是這樣瞹眛不明的結局,阿財跟她說,就算事實是怎樣, 對她來說也沒有分別。是的,當初她只是純真的少女,跑去跟程德偉結婚,沒想到兩個人的世界越來越不同,直至最後,警察問林佳莉究竟丈夫的近況,她也一無所 知,她對什麼都已經一無所知,其實,無論那屍體是否真的是程德偉,在她而言,他已經死了,看,在譚蔚青邀請她和丈夫去看她表演時,她就說:「三年前他已經 淹死了。」

結婚是如此折磨人,看著林佳莉和程德偉一臉呆板的去註冊結婚,只是在最後時兩手才扣在一起,我就在想,那是怎麼樣的一場婚姻呢,林佳莉跟程德偉結婚,是真的愛他,還是只是逃離那父親迫就的婚姻?

譚蔚青最後說,她看到了林佳莉成長了,蛻變了,我不知怎樣地感到一陣悲哀,林佳莉由娘家,逃到夫家,由夫家逃到事業,又怎知道事業本身是否也只不過是另一個樊籠?她在跟譚蔚青會面時,電話響起,她又得要回公司開會了,她是否真的掙脫了?還是只是她另一個無奈的選擇?

你的影迷上
寫於2008-4-27
完筆於2008-5-9

Wednesday, February 18, 2009

聲音碎片

近日才留意到有這麼的一隊大陸band,感覺優美又隱隱作痛,是既甜且苦的詩意,唉唉,好聽得教人不忍再聽下去(這還算是句讚美嗎?),我只敢繼續低唱「除了勇氣我們一無所有,除了失去我們沒有遺憾」這一句,想起在台灣早起的清早在街上狂奔,然後好想自己忘掉面前面對的這一切。

聽聽好了:
douban
songtaste

Wednesday, February 11, 2009

馬拉松修行

如果選一件我常想參與而又遲遲不願參與的事情,我想大抵是參加長跑吧,所以雖然向來不是村上粉絲,看到「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這等書名,也忍不住買下來,稍稍慰解這種遙不可及的渴求吧。

從來羨慕專注的人。前陣子聽馬家輝訪問卓韻芝,提及所有專業作家都過著有規律的生活,村上春樹跑馬拉松,不單只是當作運動,還當作是修行。不少成功的人士,都過著早睡早起的生活,早起沒有啥好做,就去做運動,早睡沒有夜生活,擁有優質睡眠,謝絕豬朋狗友,多好(寫得好像那些商業self-help 書的口吻,討厭)。專注令人心無罫礙、心境澄明、當下即是,美好的事情。又想起鄧小樺常常提及江康泉的「專注的男人最有型」,怎能不認同?

五光十色的社會,誘惑太多(尤其電腦),修行是奢侈品,看村上這部書,很好看,兩日就看完了,不過我又當作是即食的體驗,我還是沒有資格過這種苦修式生活,靡爛生活依舊是我的座右銘,讓我繼續羨慕早起跑渣打馬拉松的友人們吧。

Monday, February 9, 2009

死也要死在kubrick

我想,電影與閱讀不可分割,都是孤獨至死的玩意,都是摒除外間雜音之舉。兒時想像過最美滿的生活:開一間小cafe(香港的樓上cafe 都髒死了,都不愛),一邊可以賣書,另一邊可以看電影,裝修要簡約,門外要有花草。kubrick 太像我想像中的住處,還要鄰近廟街和果欄呢,真的是hybrid 的社區,太完滿了。

我太羨慕住在駿發花園的人們了。

逛書局也要有稱心如意的感覺,我不是知識份子,太文藝的書局不會逛(也不知在那兒),商務三聯大眾人太多,樂文田園常展示的self-help 書不是那杯茶,獨是在kubrick 信手掂來都是合心意的讀物,不用花太多心神去尋找合適的,那份舒暢感,在城市太難得了吧。

還有電影院,在電影落幕後,不會趕急去用膳或回家,在kubrick 逛一圈,讓剛才電影的畫面在孤獨的踱步中沉澱,陽光灑進書店,溫暖感帶我從影像回到這世界。

Sunday, February 8, 2009

美麗在尋常

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時,就想,怎地那麼像Forrest Gump?也是以美國大時代作背景,同樣講一個奇男子的故事,同樣有對男主角愛護有加的母親/養母,同樣有帶點不羈的女主角,男主角同樣在船上幹活……回家讀報,專欄剛巧談到這電影,就印證了我的直覺沒錯——原來兩齣電影均出自同一位編劇的手筆,無怪乎那麼相似了。

不過,撇除劇情有相似之處,兩者還是有重大的分別:還記得當年看Forrest Gump 時,眼淚鼻涕直流,看Benjamin 就沒有那麼催淚,倒是平淡如水。Forrest Gump 天生智力不高,卻誤打誤撞成就多姿多采的一生,相反,Benjamin 天生要倒活一次,劇情理應可以寫得十分煽情,但他卻活得出奇地平凡,一樣的工作拍拖生仔,出奇地沒有受過任何歧視和欺凌。

又感覺好像Big Fish,愛在小人物處著墨,見過食人族的黑人男子、被閃電擊中七次的老頭子、愛唱歌劇的婆婆……其實原來主角不是Benjamin,而是那些有人情味的過客。沒有驚濤駭浪的劇情,卻告知美麗在尋常,無論人生向前走向後走,人情不變,教人觸動,尤以當養母Queenie 擁著Benjamin 時,最為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