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做了一件怪事,友人的小組織在街頭唱歌,哀悼六四亡魂,我做了一名低調的參與者,低調好像不是我的性情,但我知道這種場合下,我是沒有理由也沒有需要高調的,於是,唱點歌,讀點讀白,喝點水,準時到,準時走,就好了。。
唱歌悼六四是柔情,非暴力,也盡責任,也當作是喚醒民眾注意,我唱歌不好聽,我依仗的是土地的力量,讓自己唱歌有力,承托著我疲倦的雙腿,就好了。覺察自己的聲音,身體狀況,唱唱唱,還好。
近日好像對自己很暴戾,我學習柔情中。
Sunday, May 29, 2011
Wednesday, May 11, 2011
禪修跟誰才好?
我試跟Jon Kabat-Zinn 的Mindfulness exercise ,但我aware 到他好煩,太多說話,太多概念
我終於明白為何最初做mindfulness exercise 時不覺得什麼,那時是一些CP 帶的,他們只有概念,沒有實踐,做得不好。後來跟我老師做exercise 時感到安靜,跟梅村做修習時感到能量的流動,才感到mindfulness 的力量。mindfulness 基本上是東方產物,要有很大的慈愛和energy 才做得好。看來做mindfulness,都是跟有修為的禪師好。
我終於明白為何最初做mindfulness exercise 時不覺得什麼,那時是一些CP 帶的,他們只有概念,沒有實踐,做得不好。後來跟我老師做exercise 時感到安靜,跟梅村做修習時感到能量的流動,才感到mindfulness 的力量。mindfulness 基本上是東方產物,要有很大的慈愛和energy 才做得好。看來做mindfulness,都是跟有修為的禪師好。
Thursday, May 5, 2011
與命運情投意合——寫在遇上存在心理療法後
最後的paper 寫到尾聲,很想在這裡留一個注腳。
修讀社工三年了,最有意思是在臨畢業的這個學期,修了Project 一科,這一科是選一項從實習中曾做過的功課作回顧,重新思考怎樣評估需要和介入方法。指導我的是梁老師,一位我很尊敬的老師,他說:「做Project 比做研究論文還要難,要選一個令人有觸動的題目,要反思,方有意思。」奇怪是平素猶疑不決的我,想也不想就選了以乳癌病友做研究對象,因為在實習中,我實在感到我太像她們,她們的團結眼淚都深深留在我腦海中。猶記得當我提出這題目時,我說病友好像很怕死這個議題,梁老師就問:「是他們害怕,還是工作員害怕?」我苦笑,道:「我也很怕。」
就由這句開始,改變了我的人生。
梁老師說:「你選這個題目一定與你個人有關係的。」「Fear of fear 比fear 本身更可怕。」「你做的不是CBT,而是Existential Psychotherapy,回去看Rollo May 和Yalom吧。」
我很高興,我看過一點Yalom,都只是當閒書去讀,但我很喜歡他,他的作品很有味道,於是,我很乖的去讀他的Overcoming the terror of death,但觸動未夠大。
再見梁老師做個別諮詢,他堅持:「不要看這本,讀Existential Psychotherapy,讀Rollo May。」
於是在農曆年假,我先看畢Rollo May 的The meaning of anxiety,我感動得好像遇上人生至愛一般,他所說關於生命的焦慮,正正是我所面對的,再讀Yalom 的Existential Psychotherapy,我覺得好像有位算命的,看中我心意似的。
就在尋尋覓覓中,找到了。
還記得最初,我以為我一定喜歡CBT,但我如此頭腦清晰,很有邏輯的人,發現CBT 實在幫不到我,很快放棄了;我曾很喜歡Humanistic approach,但我又感到人生本來苦楚;我又曾以為我是尋解導向的擁戴者,但人生又豈能只看正面不看負面?遇到Existential Psychotherapy,我方明明我整個人生,就是圍著人的存在而轉。
我思考死亡,我思考命運,我不樂觀,認為人生是苦,我喜歡佛法,我覺得人生不實在。
所以我喜歡看的電影,都是圍繞命運的,奇斯洛夫斯基的,楊德昌的,杜琪峰的,顧長衛的;也喜歡荒謬的命題,因為人生本就是荒謬,如cult 片,Tarantino 的;我喜歡的音樂,都是與命運有關,灰色的,MLA 的,都是荒謬,灰暗;我喜歡藝術,喜歡觸覺,喜歡體驗;我喜歡戲劇,那是感知自己的情緒、思想和身體的媒體;我喜歡禪修和佛法,很接近存在主義。
那麼苦楚的治療法,我真的找到我應該歸屬的療法。
療法說的:選擇、自由、臨在、存在的孤獨、無意義、死亡、不確定,接納、創意、勇氣、焦慮......全都是我醒覺得到的,是一種清醒得教人害怕的狀態,對,我真的不認為有什麼叫做理性思想和非理性思想,害怕人生的不確定是非理性?焦慮是一種覺察的狀態,為何不能害怕那萬分之一發生的天災,為何要去避開這些苦楚。
我感知到自己的存在,而我終於找到串連我人生的療法。
人生是苦,但苦樂相即,在淤泥中看到蓮花,黑暗中何嘗沒有一點光明。
感激梁老師,在香港很少人是擁戴 Existential 療法的人(他說可能只有兩三位),如Yalom 說,現在沒有多少人有Existential 的訓練,我幸運是遇到一位介紹我學這套療法的老師,這種機緣很難能可貴,所以我極之珍惜,就在這種尋覓中,我可能就找到人生的意義,也許就處理了我存在無意義狀態的狀態了吧。
修讀社工三年了,最有意思是在臨畢業的這個學期,修了Project 一科,這一科是選一項從實習中曾做過的功課作回顧,重新思考怎樣評估需要和介入方法。指導我的是梁老師,一位我很尊敬的老師,他說:「做Project 比做研究論文還要難,要選一個令人有觸動的題目,要反思,方有意思。」奇怪是平素猶疑不決的我,想也不想就選了以乳癌病友做研究對象,因為在實習中,我實在感到我太像她們,她們的團結眼淚都深深留在我腦海中。猶記得當我提出這題目時,我說病友好像很怕死這個議題,梁老師就問:「是他們害怕,還是工作員害怕?」我苦笑,道:「我也很怕。」
就由這句開始,改變了我的人生。
梁老師說:「你選這個題目一定與你個人有關係的。」「Fear of fear 比fear 本身更可怕。」「你做的不是CBT,而是Existential Psychotherapy,回去看Rollo May 和Yalom吧。」
我很高興,我看過一點Yalom,都只是當閒書去讀,但我很喜歡他,他的作品很有味道,於是,我很乖的去讀他的Overcoming the terror of death,但觸動未夠大。
再見梁老師做個別諮詢,他堅持:「不要看這本,讀Existential Psychotherapy,讀Rollo May。」
於是在農曆年假,我先看畢Rollo May 的The meaning of anxiety,我感動得好像遇上人生至愛一般,他所說關於生命的焦慮,正正是我所面對的,再讀Yalom 的Existential Psychotherapy,我覺得好像有位算命的,看中我心意似的。
就在尋尋覓覓中,找到了。
還記得最初,我以為我一定喜歡CBT,但我如此頭腦清晰,很有邏輯的人,發現CBT 實在幫不到我,很快放棄了;我曾很喜歡Humanistic approach,但我又感到人生本來苦楚;我又曾以為我是尋解導向的擁戴者,但人生又豈能只看正面不看負面?遇到Existential Psychotherapy,我方明明我整個人生,就是圍著人的存在而轉。
我思考死亡,我思考命運,我不樂觀,認為人生是苦,我喜歡佛法,我覺得人生不實在。
所以我喜歡看的電影,都是圍繞命運的,奇斯洛夫斯基的,楊德昌的,杜琪峰的,顧長衛的;也喜歡荒謬的命題,因為人生本就是荒謬,如cult 片,Tarantino 的;我喜歡的音樂,都是與命運有關,灰色的,MLA 的,都是荒謬,灰暗;我喜歡藝術,喜歡觸覺,喜歡體驗;我喜歡戲劇,那是感知自己的情緒、思想和身體的媒體;我喜歡禪修和佛法,很接近存在主義。
那麼苦楚的治療法,我真的找到我應該歸屬的療法。
療法說的:選擇、自由、臨在、存在的孤獨、無意義、死亡、不確定,接納、創意、勇氣、焦慮......全都是我醒覺得到的,是一種清醒得教人害怕的狀態,對,我真的不認為有什麼叫做理性思想和非理性思想,害怕人生的不確定是非理性?焦慮是一種覺察的狀態,為何不能害怕那萬分之一發生的天災,為何要去避開這些苦楚。
我感知到自己的存在,而我終於找到串連我人生的療法。
人生是苦,但苦樂相即,在淤泥中看到蓮花,黑暗中何嘗沒有一點光明。
感激梁老師,在香港很少人是擁戴 Existential 療法的人(他說可能只有兩三位),如Yalom 說,現在沒有多少人有Existential 的訓練,我幸運是遇到一位介紹我學這套療法的老師,這種機緣很難能可貴,所以我極之珍惜,就在這種尋覓中,我可能就找到人生的意義,也許就處理了我存在無意義狀態的狀態了吧。
Tuesday, May 3, 2011
Subscribe to:
Posts (Atom)